Rewind the Good Old Days: 笑中帶淚的科展記事

永遠用不膩ㄉ科展合照啦

站在高中和大學的隘口上回想科展這回事,儘管僅是一年多前剛結束的事兒,卻好像在凝望著從遠古時代透過來的火光,熒熒亮亮、若有似無。

1st Mov: 選組】

科學研究需要嚴謹的態度和追求精確的精神,而生物組專題基本要求是能夠好好把一件事踏實的完成。

還記得在第一次科學班參訪時,與學姊們坐在同一個房間閒聊著專題研究的選組,當時的我這麼說,「除了數學組之外,其他的似乎什麼都可以」(這麼早就放棄數學那我也是很會選呢)。說實在,對於一個才剛踏入高中、完全沒有先修過的學生,就宛若電玩裡最基礎的角色,什麼怪物都還沒看過,握著手上寥寥可數的裝備卻仍然不知道要用哪一個的概念。

最初會想要無畏於老師嚴厲的警告加入生物組,美其名是因為自己很喜愛生物(好喔我現在還是脫離不出備審的魔掌),實際上大概也只是因為國中的自然學科競賽得了個生物的獎項罷了吧。不過我很確信的是,相較於多少會牽涉到數學運算的物理和化學,至少至少,生物一科對我來說負擔相對少了些,這一切看起來就又合理了起來。

儘管入組門檻真的是嚇人的高(養過動植物至少半年、入組前決定好研究題目並接受老師的詰問),老師也不斷提醒我們「生物組不是一般的機車喔」,但我們還是像群傻瓜般衝進這道荊棘牆了。現在實在是很感謝當時的自己,初生之犢不畏虎大抵上就是這種感覺吧。

2nd Mov: 危機】

希望各位已經理解,專題研究是各位『自己』的研究,要確定這真的是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和主題,才會主動投入莫大的時間和熱情。請務必再確認,你為了『自己選的』領域和主題願意投入多少?還是只是單純應付老師的最基本要求?然後請重新做一次決定。

報了一個章節的《這就是生物學》(這本根本邪教)、看小適安被砲轟了好幾節課之後,我們一頭撞上了好多個山壁:原本如火如荼想要大幹一場的空氣鳳梨研究,除了在實驗方法上的不精確之外,空氣盒子在密閉空間中直接失能的問題,讓我們不得不含淚將這個題目放進棺材抬走;老師千叮嚀萬交代的實驗室鑰匙竟然憑空消失,尋尋覓覓仍然見不著它的倩影,大夥兒推託來推託去成為點燃老師心中那把火的引信;趕在五月底前把新的題目和時程規劃生出來(否則就要包包款款轉組去),雖然辦事效率因為有了火燒屁股的感覺而稍有起色,但同伴間的信任和合作也因為前些時候的紛紛擾擾開始變味……

這段時日真的非常煎熬,每天睜開眼想著的是時程表上難以計數的空白處,伴我入眠的是一堆英文文獻和科展資料,還要沉的住身邊令人感到煩躁的嘈雜和孤身奮鬥的無力,日復一日都在侵蝕著最初加入生物組的熱血和平常做事的堅持,都在與好多的自我懷疑和放棄的念頭拼搏。但終究是在死線前把事情勉強完成了。

3rd Mov: 匍匐】


老師:明天我幫你們訂(比色管),還要多少?
吳佳諺:一盒多少
老師:這個讓主任傷腦筋就好,需要多少?
吳佳諺:先盒好了
老師:盒?!好,你們就要給我進全國賽!!!
吳佳諺:那盒就好
老師:來不及了,就

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可也沒多好過。面對著學校課業和野夢的夾殺,科展往往成為被遺棄的孤兒,在熙來攘往的鬧市中大聲哭嚎卻無人聞問,待生物老師瞥見之後便得討一頓碎念;每周三在小適安家討論,偶爾討論到末班公車早就離我遠去,頹然回到家已接近十一點,學校的課業又壯烈的成為這場廝殺中的犧牲品;為了趕出小論文,不知在實驗室裡頭度過了多少早上中午下午晚上,最高記錄是在十點三十二分時因電腦沒電斷氣而從實驗室打包回家;每一輪實驗都要連續蹲坐在實驗室裡三四節課,和持續生長的細菌、持續反應的呈色試劑搶時間,在三點多吃午餐早已是家常便飯,連任課老師都逐漸習慣……甚至為了一條標準曲線,從十月中一路重複做著相似的實驗,不斷上演著看到問題並修正的輪迴,更在飛到日本參加櫻花科展時,為了彌補對於缺席好幾天的罪惡感,每天晚上遠端處理數據、思考改進方式,所有的標準曲線都直到十二月底從日本回來之後才塵埃落定。

寫報告時更是宣告了一段苦日子的開始。誤差不小的實驗結果、難以解釋的趨勢、頗為匱乏的相關文獻,都是科展路上待我們清除的障礙。經歷了乾坐在實驗室小房間中苦思不出結果討論的艱辛,走過了重複校稿修改的難熬,撐完了爬梳著龐雜的文獻卻找不著任何頭緒的尷尬(這中間還有那令人生厭的大露營來攪局),雖然沒有做出理想中的最佳化,雖然實驗方法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最後總算是生出了一個還算完整的報告。拿到裝訂成冊的科展說明書時,心中竟沒有太大的波瀾(大概是交件前幾天看它看到膩了),反而是在指導老師交予我們那只猶如勳章般的鑰匙圈時,有了一種「啊,終於完成它了」的如釋重負之感。

4th Mov: 闊步】

 
差點挫屎ㄉ科展複審日
一個題目
兩種萵苣
三種磷酸鹽
四隻燒錢的菌
五個研究目的
六顆溫馨的高麗菜包
七分鐘皮皮挫的報告
八個恐怖的稀釋倍數
九個two-way ANOVA結果
十株長滿盆栽的可愛萵苣
無數個被打破的玻璃器皿(?

在專題之路上真的學習到了不少事物,無論是研究方面抑或是與人相處方面,縱使我可能還未學習到學術研究的精髓,可能還未練就圓滑的溝通能力,但在進行科展的這一年多來,從一個連時程表都擬不出來的菜雞,一個一到星期一專題課便緊張兮兮的鬼混學生,到現在,至少向老師稍稍學習了科學論文嚴謹的邏輯與架構,向夥伴學習了數據的處理和做實驗的技巧,儘管現在做起事來還是笨手笨腳的,但高中生涯走了這一遭(嗚嗚第一次科展也是最後一次),無疑的讓我收穫滿滿。

能拿到第二名著實意外,原以為只有四件作品參展的植物學科獎項分配會是第三名→佳作(→特別獎×2),沒想到竟然有幸獲得了比預期中的名次更好的成績,我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好多人的幫助——

首先,要感謝三位評審的厚愛,施捨(?)了我們這個名次,算是給我們某種程度上的鼓勵。

感謝兩位靠譜的隊友,在我無法釐清專題的狀況時,耐心的向我這個老煩顛解釋清楚;在我跑到日本吃喝玩樂時,趁著最雷的組員不在快速完成了兩條R^2值無可挑剔的檢量線;在我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努力跟我討價還價(X)彼此配合(O)後繼續向前;在我真的想不出討論要怎麼寫的時候,協助我梳理雜亂的思維……雖然你們常常嘴砲我,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障礙,雖然生物科展真的比其他組別還要費時費力,但我們終究一起把它完成了

感謝我們刀子口豆腐心的指導老師,雖然剛開始的確對我們有著很多瑣碎的要求,像是閱讀《這就是生物學》、每個星期專題課向老師報告新進度、在正式進行實驗前擬定(顯然不會完成的)時程表、每次離開實驗室前都要傳訊息「老師我們要離開了」......但老師總是會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引、毫不手軟的幫我們購買材料、晚上留下來陪我們完成生長曲線、時不時的用食物慰勞我們等等,讓製作專題的路上不再冷清,而是滿滿的溫暖。

感謝立森主任和育嘉學長師徒兩人給予技術指導和支持,有了主任在背後默默的協助這項研究的進行、育嘉學長十分大愛的特別撥空為我們解說two-way ANOVA和做不出來的RSM,不厭其煩的解釋給理解能力低落的我,讓我們有機會拓展我們的研究範疇,讓研究內容增色不少。

感謝班上同學們對每天看起來都好累的三個人釋出同情,感謝所有家長們的支持(尤其感恩適安媽媽提供幼吾幼自習室、佳諺媽媽提供十點半後婦幼優先賓士遊艇),感謝老師們忍受著交件三個星期前空蕩蕩的教室,讓這次的科展算是圓滿落幕了。

下次一坨人一起蹺課,不知道又是什麼時候了呢。
下次邊聽鍾適安打呼邊坐車到邱一元菜苗場,不知道又是什麼時候了呢。
下次一起在無菌操作台一面地獄夥伴一面嫌培養基好燙,不知道又是什麼時候了呢。
下次緊張兮兮的在地理課數菌落,不知道又是什麼時候了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雄科班—新的開始

2019.07.12-17 2019台大醫學營 醫nside Out ——記那六日的夢想旅途

我,要當平凡人--雄中新鮮人自傳